完了!我迷失在内蒙古!
本文写于 2025年10月03日, 作者: 文刀刘如果不是十一将旅游的目的地临时改为呼和浩特,我可能不会发这篇文章。如果不是选择了乘坐公共交通出行,我可能不会有这个选题。因为我真的被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名搞懵了。
新建成的呼和浩特综合站务楼 ©️章勇
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,呼和浩特客运站有发往各地的长途客车,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,第一次坐大客车一定要问清楚!切记切记。比如你想要去要到包头的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(达茂旗),然后在呼市的汽车客运站坐上了一辆写着发往达旗的班车,那他肯定到不了达茂了。因为达旗是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简称,一东一西,差了十万八千里,有时候连本地人也会中招。
达拉特旗的光伏发电基地 ©️贝赫
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风景 ©️头条百科
达旗与达茂旗的距离太远了 ©️五更记制图
这不是个例,打开地图你会发现,内蒙古的地名普遍都很长,比如我在网上就看到过一个网友分享的地址——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阿力得尔苏木海力森嘎查,不仅是你,连当地人都无法一口气念完,所以当地人会将地名简化,这就是让人懵的根源。
在呼和浩特的周边有察哈尔右翼前、中、后旗和乌拉特前、中、后旗,呼市的客运站均有发往这六地的班车。但是当地居民为了偷懒会直接说前旗、中旗、后旗,而没有抬头。如果想去察哈尔右后旗的外地人在买票的时候不问仔细,搞不好连乌拉特后旗都送不到,可能最后被送往了杭锦后旗(杭后)。
没错,不仅简化的地名长得相似,而且在内蒙古还有一大堆的前中后左右旗。这无疑给刚到内蒙古的外地人加大了难度。 以左右旗为例,一共有五对:阿拉善左右旗、土默特左右旗、苏尼特左右旗、巴林左右旗、新巴尔虎左右旗(另外还有个「陈巴尔虎旗」也要留意)。
而叫前中后旗的地方又有一大堆,分别为乌拉特前中后旗、察哈尔右翼前中后旗、科尔沁右翼前中旗、科尔沁左翼中后旗、鄂托克前旗、鄂托克旗、杭锦后旗、杭锦旗。
然后还有几个地方虽然不带前中后左右方位,但是前面的抬头又和这些旗一样,也会让人两眼一黑,比如:科尔沁不仅有右翼前中旗、左翼中后旗,还有一个科尔沁区。同样,前面提到的鄂托克前旗和鄂托克旗、杭锦后旗和杭锦旗也是俩俩相望。
位于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
位于乌拉特中旗的乌不浪口风蚀冰臼地质公园 ©️风雪夜归人
乌拉特后旗风景
这就是内蒙古独有的地名规划,在地图上,内蒙古的盟、旗、苏木、嘎查在全国都特别炸裂。其实这些特殊的行政区域划分,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因素。
最早的起源,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时代说起。 苏木在当时本是一类军事建制,后期增加行政事务,并延传至今,目前蒙古、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和图瓦也仍在使用。明末,后金控制蒙古诸部之后,在蒙古族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八旗系统,新设立了一套针对蒙古的盟旗制度,这就是现代盟旗行政单位的前身。时至今日,在内蒙古还有好多以颜色旗命名的地方,比如察哈尔八旗,甚至还有几个比较干脆的,就直接叫正镶白旗、镶黄旗、正蓝旗。
但是随着时间的推演,人口和经济机构在不断转移,比如清末民国时期新加入的旗厅并存制度的干扰,有些名称被取消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有科尔沁左翼后旗而没有科尔沁左翼前旗,有正蓝旗而没有正红旗的原因。
这么多的前后左右和颜色,而且地理位置也不再与当年严格对应,即使是内蒙古当地人,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把全区境内所有的地名都整明白。有位通辽的朋友和我说,能够把自己家以及附近的地名搞清楚就已经很了不得了。 为了方便起见,内蒙人大多用简称。但是由于某些超长地名的相似度太大,这些简称还很容易闹出笑话。比如开头我提到的让人头大的客运站,对于地理不好的人记起来那是相当崩溃了,一不小心就走错了。
其实除了前后左右上中下旗,在内蒙古,颠倒字也容易让人陷入自我怀疑的怪圈。 比如和林(和林格尔)和临河,呼市均有发往两地的班车,如果只是记读音,很可能会坐错。首字同音也会出混乱,a开头的有阿巴嘎旗、阿鲁科尔沁旗、阿尔山市等,e开头的有鄂尔多斯、鄂托克(前)旗、鄂温克、鄂伦春、额济纳、额尔古纳等,看到这些名字你迷糊不迷糊。
和林格尔奥威马文化旅游区
临河风景 ©️城市漫游者小王
如此种种混乱只是针对汽车客运来说,那坐火车和开车就没有事了吗?很负责任的告诉你——不! 在内蒙古大地名和小地名并举、一地两名是很常见的现象。例如盟市一级的兴安盟、呼伦贝尔市,你想坐火车去这俩地方,很抱歉,在12306上根本看不到这俩地名,因为路牌和火车站使用了他们地级单位驻地的名字来表示,分别是「乌兰浩特」(简称「乌市」)和「海拉尔」。以前巴彦淖尔也是如此,不过新建的巴彦淖尔站正式投入使用,现在12306上已经能直接找到巴彦淖尔了。
乌兰浩特的夜景
海拉尔的草原 ©️beautifulguangxi
新建成的巴彦淖尔站 ©️Xinxi09
而到了旗县级,尤其是旗,更为常见。内蒙人有时不会使用旗县的名字以及其简称来代指本旗县,而是使用它的政府驻地(中心城区)的名字来指代该旗县,比如上东胜和鄂尔多斯、乌兰察布和集宁,以及前文提到的临河与巴彦淖尔……在路牌的表示上,达茂(旗)与百灵庙的标示也是随机混用。
如果你去呼伦贝尔的额尔古纳市,从其由额尔古纳右旗改为现名之后,路牌的标示仍使用中心城区「拉布大林」代指,反而是「额尔古纳」很少使用。不知道情况的,肯定会陷入到自我怀疑当中,以为自己走错了。
很多路口的指示牌,去拉布大林其实就是去额尔古纳 ©️摩托大叔
所以,下次如果你踏上内蒙古这片辽阔的土地,听到“前旗”“后旗”的对话,或是看到路牌上交替出现的官方名和驻地名,可千万别慌。这看似“混乱”的地名,其实是打开内蒙古深厚历史的一把有趣钥匙。迷路?不,那或许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探险。当然,稳妥起见,还是乖乖听导航的话,或者上车前多问一嘴:“师傅,咱这车是到那个‘达茂’,不是‘达旗’吧?”
若您是文中未署名图片的作者,或认为权益受损,请邮件告知:helloz.org,我将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