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谈论旅行的时候,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?

很久以前,还是流行“web2.0”的时候,一些文艺青年就曾说过“要不要在一起,就和Ta一起去旅行吧”。同样,也有人说「趁年轻多出去走走」。似乎很多人都在鼓励大家要去旅行,要走出去看看大千世界。那么,旅行或者旅游对于我们而言,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
我身边有些人差不多走了大半个地球,也有很多人一辈子都生活在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。有的人利用打零工来换取旅行盘缠,有的人则在自己的家乡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。爱旅行的人用时间和金钱满足个人探索的欲望,而朝九晚五的人也是儿孙满堂、其乐融融。所以那些走了很远、很多地方的人,就比一直生活在自己家乡未曾远足的人更高贵吗?并不是。所以旅行并不会给人们带来阶层的跨越。

有人说,所谓“旅游”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,去花掉自己的钱,然后满身疲惫,再回到自己活腻了的地方,继续顽强的活下去。

其实这话也没错。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,你我的生活并不会发生太多改变。但是当夜深人静、自己独处的时候,你会发现,旅行久了自己的内心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面对同一件事的看法,面对不同的处境,遭遇的应对和解决之道会发生改变。

旅行的真正的意义从来不是在乎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,而是在这个漫长的旅途里,自己的内心日益强大,被改变的那个自己是自己渴望在旅途中遇见的自己。所谓见天地,见众生,最后都是见自己。

去过大西北才发现,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旷野。

看着一眼望不到边的荒漠、沙滩、草原、雪山……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,你走过的路,千年前就有人走过了,那一刻各种形容词都无法描绘内心呼啸的感受,风起时,扬起一抔沙土,风吹麦浪,极限与反差中交错起伏,远处雪山连绵起伏,山川草木,都被淹没在风中。站在历史的长河里,风云际会,在与古人平行时空中审视自己的内心,前路虽然未可知,但路一直在。

而到过江南水乡才发现,人生也可以是曲折流转的河道。

看着乌篷船缓缓划过青石桥洞,细雨沾湿黛瓦粉墙,一切都显得那么细腻而绵长。你脚下的石板路,被千百年来的脚步磨得温润如玉,那一刻,各种喧嚣忽然沉入水底,只剩橹声拨动心弦。炊烟起时,晕开一片天青,雨打芭蕉,柔软与坚韧在水墨间交融晕染,远处廊桥倒影摇曳,舟楫人家,都融化在氤氲水汽里。站在文明的涟漪中,时光仿佛也放慢了脚步,在与往昔对话的脉脉流水间照见自己的影子。前路纵然蜿蜒如巷,但每一步都能踏出回响。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最后一章,崇祯皇帝自尽后,作者并没有写大明的衰败,或者是清军入关后的物是人非,他在最后却写了徐霞客。在其他人争权夺利的时候,徐霞客独自坐在了黄山顶,听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声。

作者当年明月曾在一次见面会上说,他之所以写徐霞客,就是想告诉每一个读者,所谓百年功名、干秋霸业、万古流芳,与一件事情相比,其实算不了什么。

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!

杨绛在一百岁的时候曾说过,自己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,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,到最后才知道,世界是自己的,和他人毫无关系。

我们终其一生,可能都是寻找与自己相处的方式, 这个过程会经历很多,但是体验才是最重要的,此刻的感受,经历的每一个瞬间,都值得被记录。

人生海海,不过尔尔,人生的意义其实就是旅行的意义。

人生如逆旅,我亦是行人。

若您是文中未署名图片的作者,或认为权益受损,请邮件告知:helloz.org,我将及时处理。